乡村不仅是农民的栖居地,一个生产粮食、五谷杂粮、瓜果蔬菜的地方,还是一个离大自然最近,可以医治现代工业文明创伤的地方,许多难以治愈的城市病都在乡村生活中得到康复。
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,是一个有着“居住”概念的的混合体,这里不仅有乡村旅居,还有田园康养,体验性的人居环境,还有科技感赋能的生活社区。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,如何抓住十万亿康养市场大爆发的市场机遇呢?先来看看,未来的乡村的发展走向,会是一个什么趋势。
乡村旅居+田园康养,侧重落地性,回归田园生活,打造田园社区,必须遵循以下的规则。
生态为基。立足自然乡野的生态环境,将“山、水、林、田” 的自然景观与“乡俗、乡情、乡居”的人文景观融合,构建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生态社区。
产业造血。原生态的田园要植入现代的农业、旅游业、乡创产业为芯片,与村寨保护、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实现乡土田园的自我造血、自我进化。
形态为体。原生态的村寨肌理、传统风貌建筑空间,是承载乡土生活、民俗风情体验的最佳载体,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展现、传承与创新是实现田园之美的关键。
文化为根。乡村传统文化、非遗民俗的挖掘与“IP”孵化,乡土民情、民族节庆与现代民俗旅游、娱乐演艺、乡创内容的结合,才能塑造有活力、差异化的乡土田园。
人文为魂。人情味是田园生活的灵魂,有了人的田园才具有生活的气息,才能真正吸引游客前来。必须培育一种“主客共享”的生活氛围,展现一种心中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境界。
田园社区,属于居住的一部分,服务原住民和新移民,还会有“三创一闲”人,即文创人、农创人、科创人、休闲人。
原住民:解决就业和增收问题,成为产业工人和高端服务人员;用人才观念培育新农民,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,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。
新移民:主要分为两类,一是以精英人士、城市文青等核心,作为生活第二居所;一是养生养老人群为核心,作为乡村养老首选地。
创客人群:主要分三类:文创人、农创人、科创人。
旅居人群:主要为休闲人,依托农业观光、文化体验、乡村休闲、田园度假等资源和功能项目,吸引城市消费人群回归田园生活,来乡村旅游、休闲、度假。
最终,形成高品质的生活空间。比如,城市中龄老人,可以拥有一个“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”,还可以经营家庭农场等。